红河州金平县老集寨乡是一个集“老、少、边、远、穷”于一体深度贫困乡,距金平县城121公里,国土面积323.4平方公里,居住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六种民族,全乡7个村均为深度贫困村,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71户11581人,其中已脱贫1188户5490人,尚有未脱贫户1383户6091人,贫困发生率为19.95%。由于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老集寨乡经济发展层次低、基础薄弱,其中最为致贫的原因是以交通为首的基础设施落后,“贫径”制约明显。 一部筑路史,记录着老集寨乡人民不向命运低头的拼搏史,记录着老集寨乡人民众志成城的“圆梦”史,记录着老集寨乡人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努力摆脱贫困的“战斗”史。 群众齐开路 打通“大动脉 上世纪90年代,老集寨乡仅有一条老勐至老集寨的出乡路,且还是一条到老集寨后的“断头路”,很多村委会都不通路。 “以前村委会不通路的时候,我们下乡、村民外出只能靠两条腿走,要备好干粮,因为一走就要走好久,去最远的村委会一走就要走6个小时,有小路可以走的村委会至少也要走3个小时,雨天摔倒是常有的事,沿途可见穿烂扔掉的鞋子,直到2004年大家才陆陆续续骑上了摩托车。”老集寨乡本地人、在老集寨乡工作了16年的副乡长普格清说道。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老集寨乡党委、政府号召全乡人民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山修路。在修建老集寨至者米公路时,动员7个村委会轮番上,干部带头、全民参与,没有机器人力上、没有经费大家凑,仅有的资金都用在买炸药上,最终依靠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打通了“老者路”,形成了老集寨乡的第一条生命线,也使全县西部乡镇与南部乡镇之间得以贯通,形成公路环线。利用这一精神,老集寨乡一步一步修通了各村委会公路,累计完成毛路里程240余公里,2003年,继续发挥这一精神,依靠群众修路积极性高涨优势,采取政府提供爆炸物资和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修建了老集寨至者米公路砂石路面。 “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交通为基。脱贫攻坚,离不开道路畅通这一“硬指标”。如今,经过党委政府的努力,2014、2015年大竹棚村委会、团结村委会、坪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道路相继硬化,2019年,通各村委会的路已全部实施提质硬化。 丫口遮村委会中寨村村小组长普路发 “以前公路不通的时候,我们去赶集,人背马驼的,后来公路通了,但是路面坑坑洼洼,骑摩托车骑一段推一段,如今修上了水泥路,从前一个小时才能到乡政府现在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了,小轿车也能开进来,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寨子以前房子都是土房,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大房子,可气派了!” 如今的老集寨乡“百里驱车百里平,又堪图画又堪行”。向下俯瞰,黛青浓郁的山林像一汪碧水,蜿蜒盘旋的公路像一条小白龙,在一片青翠色中游动。清晨的乡村泛起一阵薄雾,云烟缥缈宛如仙境一般。曾经的“不堪行”,变成了景观路,变成了宽阔通达的“高速公路”,变成了老集寨乡的“星光大道”。 “公路通,产业兴,经济活”。老集寨乡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大力发展产业,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按照“稳定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的思路,持续巩固和壮大“六个万亩”产业(即甘蔗、香蕉、杉木、橡胶、茶叶、油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累计种植甘蔗16137.8亩,香蕉6038亩,杉木77740亩,茶叶10093亩,油茶1558亩,橡胶26069.5亩。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涉农整合资金项目93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种植木薯、香茅草、桔子、柚子等,抚育管理橡胶、杉木、茶叶,养殖生态鸡、干鸭、山羊等。目前重点建设上海项目中丫口遮丹参种植和育苗基地建设、丫口遮村委会茶叶加工和茶技改造,金竹寨茶厂...... 一个个大手笔谋划、一项项大工程建设,为群众精准脱贫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打开一条条腾飞之路,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老集寨乡公路如今“破茧成蝶”,交通基础设施迈上了一个新起点,勤劳的老集寨乡人民面对新的机遇,辛勤地耕耘着美好的明天,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描绘出脱贫致富的新天地。 |
网站简介:金平网(原边陲金平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金平人民网),成立于2005年8月,网站经过了多年的平台运营经验,将金平向外宣传,得到金平百姓的认可。此次的改版上线,将聚合金平的资源掌上金平、马帮归来,通过PC+手机端全面覆盖和推广。
金平人民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5-202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