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我回了一趟老家,不常回去了,上次回去已是五年前的事。我的家乡、我的出生地,名字挺长的,叫全了应该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十八岁之前,我几乎就没离开过这个小县城,直到上了大学。
百度上是这样介绍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并隔红河与个旧市、蒙自县为邻,东隔红河与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南与越南老街省及莱州省接壤,县城距边境直线距离7.5公里,拥有金水河国家一类口岸和十里村热水塘、马鞍底地西北、金水河隔界3个边民互市点。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面积3677平方公里,人口35.62万人,世居着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汉族、壮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个民族。金平县风景名胜有金平勐拉温泉,西隆山自然保护区等。 Part 1 忆起 那些年 每次回到家乡,都会有昨日重现、时光交错的感觉。走在街上,小时的记忆一点点跳出来,一棵电线杆、一幢老房子、甚或是街道的消防桩,都会牵引着你的思绪,打扰着你的判断。但眼前的物是人非,提醒着你回到现实,然后轻轻一笑,自己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女孩了。 1.那时 快乐的“小马驹” 金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山城,我家在河边,也就是县城的坡脚,而我们的学校在县城的最高处。上学的路,就是上坡下坡的路,每天都要经过城里唯一的主街道,那是一条长长的大斜坡。小时候,记得一到街子天(赶集日,逢属鼠属马日为街子天),拥挤的大斜坡水泄不通,那时没有机动车,从附近村寨前来赶集的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以及运货工具就是马匹,真真是人头攒动、车马喧嚣。在拥挤的集市上,人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但只要听到马儿的声音,都会自觉地礼貌先让。 那时,小小的我们系着红领巾,背着军绿色的挎包,左闪右闪,在人群中寸步难行。这时,我们总会调皮地大声喊着:“马来、马来!”前面的人群定会自动侧出身回头望,然后我们趁着这空隙哧溜就窜向前去了。大人们说:“这些小娃娃,太调皮了。”我们咯咯笑着,排成一队乐呵呵回家了。 2.那些 好吃的 金城饭店 在街上最热闹的地方有家国营的饭店,叫金城饭店,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上学的早点大多是在那里解决的,一毛三分钱加二两粮票,就可以买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是那种在碳火上煮的小锅米线,最喜欢看火焰旺得好高,火苗乱串时的样子,蓝色的芯、黄色的焰,将亮铜色的小锅映得锃亮锃亮的。技艺娴熟的师傅往烧得热气腾腾的汤里放入酸菜、韭菜、豆芽,再放入米线,不多时,米线便煮得沸开了。师傅每次都提醒着,“小心,烫!”我们小心端着,找个地儿坐下,鼓起腮帮赶忙大口大口地朝着碗吹气,快点凉下来呀,再不然上学就要迟到了。 饭店门口,排着两列卖烧豆腐的小摊,一到街子天的中午,总能看到来赶集的人们围着四方的炭火豆腐架,吃几块豆腐,扒上几口自带的用芭蕉叶子包着的饭,路上捡的树枝就当筷子。小时候的我(现在也一样)是最不喜欢洗碗的,妈妈总会说:“你是不是想学哈尼族,用叶子包着吃,那就不用洗了。”讲真,我真的认为用叶子吃饭太好了,环境友好、生态环保。
哈尼豆豉 小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哈尼族的豆豉,黑不溜秋的,切成一片片摊在簸箕上卖,老远,就能闻到好浓好重的味道,类似一场运动后,刚刚脱下鞋时那一瞬间的气味。这么刺鼻的东西怎么会有人爱吃呢?真是不可思议。打小,我从心里是拒绝它的,也没有尝试过。直到大学放假期间回家,突然觉得豆豉的味道很好闻,而且在玲子的家里,吃到了正宗的哈尼风味的豆豉煮田螺。那个味呀,是怎么做到的呢?怎么能做到如此恰到好处的渗入与互补呢?田螺的泥腥味,和豆豉的重口味自然间相生相宜,然后造化出别样的鲜与美。记得当时,我竟然连汤汁都喝了个底朝天。 原来,那些让我打小就排斥的“臭”味,其实是已经刻在骨子里的美味。 原来,那些曾让你拒绝的事物,是因为你没有打开接纳的心。 接纳即美好! 这次回家拍的,一个正在卖豆豉的哈尼族妇女,很慈祥很亲切。 生态水果 小的时候,苹果和梨是什么?不多见哦。但酸榔杆、多依花、黄泡(念第一声)是什么?它们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生态“水果”。 迫不及待地撕开酸榔杆的表皮后,就一口一口嚼起来,它的酸很纯粹,带着些许青杂气,舌尖略有点涩,等酸劲过了后,喝上一口水,甜极了。 多依的吃法比较多,当它还是小果实的时候,我们叫它多依花,吃起来是那种脆的嫩的酸酸的酥实果肉感;而当它长成果实后,果肉更致密,吃法就更多了,盐水泡呀、晒干后做果干呀,都可以。其实,酸榔杆和多依花的绝佳搭配是哈尼豆豉,但当时挑剔的我只尝试蘸盐和辣椒。错过了这么生态的美食搭配,现在想想都亏得很。 黄泡一定要吃最新鲜的,找到一株“树”就守好摘着吃,不要怕被刺到。学校附近有许多黄泡树,每年的四五月间,当黄泡陆续成熟时,每逢体育课,我们好姐妹们总会找到种种正当“理由”,然后去找黄泡吃。 这些大山里自然长着的美味水果,谢谢你们供给了我们成长的维生素。 3、那刻 山间水里 有一次,上小学的飞朵要求我带他去看看金灿灿的田野是什么样儿的,因为老师布置作文要写秋天的田野。不禁让我忆起我和他一般大时的那些光景:那时的秋天,打开窗子朝外望去,外面就是成片成片的金黄的梯田,层层叠叠的,金色的山峦在炫耀着丰收的满足,那些秋天的喜悦就在日常的空气中,就在我们的生活里,自然的美好怎么需要刻意去寻找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多了物质的丰富,但少了些许自然的发现。 Part 2 当下 丰富纯美的金平 1、发展中的边城 现在的金平城,已不是以前的那个只有一条街的小城,它已经向河谷地带做了大力的规划和发展,虽然看上去规划得并不是那么理想和合理,但它确实在进步和发展。马匹自然是没有了,出现了更多的机动车,使得这个小城尽管壮大了,但还是显得和以前一样的拥挤。 河边,修建了栋栋高楼,我已经寻迹不到当年下河嬉水的小径了。在高楼林立间看到了一处河畔的梯田,还依稀有着当年的样子,很亲切。可妹妹告诉我,这块地已经被征用了,很快也要建房了。 高处,修建了栈道,美名为“花果山”,可以一直通到当年我们野营的地方。走一个小环线的话,差不多三个小时吧,空气不错,植被丰富、大树参天,还有蝴蝶飞舞花丛间。 感谢小伙伴们特意的陪伴,这个秋天,我们一起去寻找秋天的色彩,采撷丰收的果实,回忆当年的欢乐,满满都是缤纷和灿烂。 2、少数民族 金平地处中越边境,交通不是那么通达,所以这里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小,还能较好地保持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如果你对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文化感兴趣,那金平值得你专程来一趟。在这个地方,不着民族服饰的,才是“民族少数”。 县城一隅 在金平县城里,哈尼是最为常见的。日常生活中,哈尼族戴着一侧有流苏的头饰,穿着自染的黑色靛布上衣,以及大裤管的半截裤,小腿有绑布,这样的服饰是便于山地劳作的。其袖口,裤脚、衣服扣边和头饰等处都有深蓝色的花边,绣着很美的几何图案。而到了节庆日,哈尼人民都要佩戴很多的银饰,舞动起来时,那些银饰碰撞的声音好听极了,成了他们歌声的完美和音。哈尼人民天生就是音乐家,几乎人人都有一幅好歌喉。中国好声音的那个哈尼王子李唯真,就是我们金平人。 县城的街子天里,在拥挤人潮中的“红尖尖”是最为醒目的,她们是红头瑶。红头瑶是瑶族诸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当地的红头瑶妇女,成年后头发是要剃光的,然后光头着银箍戴红色尖帽,身穿对襟黑布盘扣上衣,对襟处是规则的几何绣花或银饰,宽大的裤腿上也绣满了精致美丽的图案,身上背着兼具实用与观赏性的双肩包,这身惹眼的打扮极具视觉冲击与时尚效果,大山就是他们的秀台。这次朵妈特意让当地人手绣了同款的花背包,真真是秒杀各种大牌。 勐拉乡一瞥 越是深入乡镇里,见到的少数民族就越多。勐拉是金平最大的乡镇,傣族人民就生活在这个天然秀丽的坝子里。早晨,最热闹最生活化的地方自然是菜市场,这里不仅有看得眼花的少数民族服饰,还能看到那些堆着卖的说不上名字来的蔬菜瓜果。在金平,当地人卖东西都是以个均分,或以堆计数来交易。朵妈直到现在在菜市场都没有重量的概念,我想和打小这样的交易方式强相关。 见走过来一位女子,胸前很复杂地铺着彩色的细条,我连忙要求给她拍照,她很不好意思地特意捋了头发。老糖告诉我,她们也是瑶族的一种,叫马尾瑶,她们胸前的彩条不正像马尾吗? 还有哈尼族、苗族、傣族......这里的集市好过瘾!如果你对人像摄影、边疆风情感兴趣,这个地方你一定要来! 朵妈的得瑟 朵妈是傣族,也有民族服饰的。这次回家,和小伙伴换着衣服穿,好好地得瑟了一番。谢谢玲子的哈尼衣服及友情出镜。 3、边境 金平与越南接壤,幼年时,什么都不懂的我们,最喜欢防空警报响了,因为那样的话就不用上课,还可以玩钻防空洞的“游戏”。 这次回来特意去了593高地,那是中越自卫反击战争时的阵地旧址,现在已成为战史展馆。高地对面就是越南的地界,来到这里,手机信号立马变成了国际漫游。 “人在,阵地在!”多么有力量的话语! 祖国在我心中!向英雄们致敬! 金水河口岸(也称那发口岸)是国家一级口岸,金平通往越南的主要门户,附近的村子就叫金水河,以河为界,借山两隔。曾经的炮火纷飞,如今的安居乐业,和平万岁! 金水河有两座晃悠悠的钢索桥,一条长的进村,短一些的出村,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国旗,祖国万岁!朵妈很喜欢钢索吊桥,那种荡悠悠的感觉会让人无限新奇。 热带地方的主要代步是摩托,凉快、拉风。我们特意“拦截”了一张摩托车,必须体验一下吊桥版的天若有情,哈哈!(谢谢千里的友情客串,以及刀同学的摩托提供) 4、傣乡勐拉 |
网站简介:金平网(原边陲金平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金平人民网),成立于2005年8月,网站经过了多年的平台运营经验,将金平向外宣传,得到金平百姓的认可。此次的改版上线,将聚合金平的资源掌上金平、马帮归来,通过PC+手机端全面覆盖和推广。
金平人民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5-2020 Comsenz Inc.